名称:
描述:
公开/私有: 公开 私有
标题:
描述:
公开/私有: 公开 私有
检索词: 北京出版社 , 检索到: 8 条结果, 检索时间: 0.031 秒 , 排序选项: 排序方式: 隐藏分类导航


已经限定的分面

    馆藏地点:

    著者:

  1. 郑欣淼著 x

    出版日期:

  1. 2022 x

    主题

  1. 本书收录郑欣淼1999-2017年间, 有关文化遗产保护、博物馆发展的调研报告、理论探索以及其他文章, 有论文、杂感、随笔、散文, 也有序言、书评、演讲、讲话等, 共85篇。全书共分四个部分, 内容涉及对中国文物保护体制的探索, 对文物与旅游业关系的探讨, 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调研, 对明清宫廷建筑保护的研究; 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研究; 对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研究, 并涉及博物馆的科研、策展、文化产业等方面, 对有关博物馆研究成果作了评介。 (1)
  2. 本书收录郑欣淼关于故宫文物藏品的文章100篇。在故宫文化整体中, 文物藏品具有特殊意义, 故宫及其藏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证, 包括了中华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门类, 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特色, 表明中华文明是一条不曾中断的历史长河; 故宫文物收藏、承袭的特殊历史以及与现代中华民族命运的关系, 被赋予了国宝的意义。本书收录文章100篇, 大致分为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27篇, 内容涉及故宫藏品的概况及接收社会捐献的一些情况; 第二部分35篇, 主要介绍在故宫所办的文物展览, 以及在国内其他博物馆所办的一些故宫藏品展览; 第三部分10篇, 内容涉及故宫文物藏品的介绍。 (1)
  3. 本书收录郑欣淼在故宫工作近十年间撰写的文章100篇, 包括专为报刊写的文章, 在多种会议、活动上的讲稿, 为图书写的序言, 以及发刊词、随笔等。全书分为四个部分。第一部分26篇, 内容涉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以及十年间的重要活动; 第二部分21篇, 内容涉及故宫古建筑研究与故宫保护; 第三部分37篇, 内容涉及故宫学及故宫的学术研究; 第四部分16篇, 记述了16位与故宫博物院有关的人物。故宫是古老的, 又是年轻的, 是神秘的, 也是鲜活的, 这是故宫固有生命力的生动体现。作为文化遗产的故宫, 对其遗产真实性、完整性的保护, 则是维持其生命力的有力保证。 (1)
  4. 本书是2002年至2008年间, 郑欣淼关于探索故宫学的文章合集。全书收录了作者相关领域的文章21篇。其中10篇是在各个学术研讨会或报告会上的演讲, 5篇是工作研究或专论, 1篇是序言, 另有4篇是记述或考证类文章。其中《探索故宫学的体会》在书中首发, 其他文章曾在不同刊物上发表过, 其中4篇被《新华文摘》转载。这些文章内容涉及故宫与故宫博物院的概说、故宫学的探讨、论述与故宫有关的人和事等。或长或短, 文体亦颇不类, 但主旨则一, 就是从不同方面述说故宫、研究故宫、认识故宫。 (1)
  5. 本书是2011年以前, 郑欣淼关于探索故宫学的文章合集。全书收录了作者相关领域的文章20篇。其中包括2004年发表的文章1篇, 2005年1篇, 2006年3篇, 2008年3篇, 2009年2篇, 2010年4篇, 2011年6篇。文章内容涉及故宫历史、故宫文化、故宫保护、故宫学、故宫博物院、文化艺术、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。全书以故宫为核心, 视野则辐射到更加广阔的文化领域。这些文章或长或短, 文体亦颇不类, 但主旨则一, 就是从不同方面述说故宫、研究故宫、认识故宫。 (1)
  6. 本书是原文化部副部长、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为这次出版《郑欣淼文集》而新编的一部文章合集。全书收录了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2021年发表过的重要文章, 时间跨度长达40年之久,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思潮脉络和对待文化一以贯之的理念。这些文章绝大多数曾在报纸、期刊上发表过, 包括学术论文、专题性文章、序跋等多种形式, 内容均与阐发文化观点有关。这是作者对这些文章首次整理, 集结成册, 正式出版, 有较高学术价值。 (1)
  7. 本书是故宫博物院原院长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有关诗词的文章的合集, 内容包括作者十余年来有关诗词的文章、讲演、讲话、访谈以及序跋等。全书收录文章95篇, 分为四个部分。第一部分“诗魂如华”, 收录文章、讲演等24篇。第二部分“吟情如缕”, 收录访谈、讲话25篇。本书不收录一般的讲话稿,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了“散曲工作委员会”, 本书收了作者有关散曲的几个讲话和访谈, 作为历史资料存录。第三部分“佳什如醴”, 收录作者为一些诗词作品所写的序言、寄语35篇。第四部分“旧作如茶”, 收录作者正式出版及非正式印制过的诗词集的序跋11篇。 (1)
  8. 本书是郑欣淼旧作, 写于1995年。社会主义文化新论, 顾名思义, 应给予读者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一些新的东西。这个“新”, 是不断发展的文化建设的实践本身提出来的。本书写作时, 正值中国社会进入重大的转轨时期。当时, 我国正在从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场经济体制上的改革。这一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, 也强有力地冲击和影响着文化领域, 使这一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, 出现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困惑疑虑的新情况, 产生了不少充满活力而又启人深思的新事物。对于实践中提出的问题, 不能回避, 而应该正视它, 认真研究, 作出回答。本书就是力图回答这些问题而作出的初步探索。 (1)

    著者

  1. [郑欣淼著] (8)

    在馆

  1. 不在馆 (8)
保存至书单:
1.
出版社: 北京出版社   出版日期: 2022.10
文献类型: 图书 , 索书号:
2.
出版社: 北京出版社   出版日期: 2022.10
文献类型: 图书 , 索书号:
3.
出版社: 北京出版社   出版日期: 2022.10
文献类型: 图书 , 索书号:
4.
出版社: 北京出版社   出版日期: 2022.10
文献类型: 图书 , 索书号:
5.
出版社: 北京出版社   出版日期: 2022.10
文献类型: 图书 , 索书号:
6.
出版社: 北京出版社   出版日期: 2022.10
文献类型: 图书 , 索书号:
7.
出版社: 北京出版社   出版日期: 2022.10
文献类型: 图书 , 索书号:
8.
出版社: 北京出版社   出版日期: 2022.10
文献类型: 图书 , 索书号: